close
誤傳千年的熟言俗語 (II)
1.、為朋友兩肋插刀。
其來歷是《隋唐演義》中秦叔寶為救朋
友,染面塗鬚去登州冒充響馬,路過兩肋莊時,
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兒,猶豫片刻,一條路去歷城,
一條路去登州,一條路回家門,最終還是為朋友,
視死如歸去了登州,兩肋莊岔道體現出秦瓊的深
重義氣就被人們傳為「兩肋岔道,義氣千秋」。
2、空穴來風。
源自楚國人宋玉的《風賦》,文中有「枳句來
巢,空穴來風」句子。後來在白居易詩中準確
使用過此語:
「朽株難免蠹,空穴易來風。」說腐朽的樹木
難免招來蟲子蛀咬,空的洞穴容易引來風吹。
按此解釋,應比做說法有根據、有來由,結果
後來被篡改成了捕風捉影的意思。
3、打破沙鍋問到底。
這一俗語原本為「打破砂鍋璺到底」,
意為砂鍋被打破後其裂紋會一裂到底。
後來被諧音訛傳為「打破砂鍋問到底」,
表示遇事刨根問底、窮追不捨。
4、無毒不丈夫:
原句是「量小非君子,無度不丈夫」。而
「無毒不丈夫」,與古人崇尚的價值觀念大
大背離了,大丈夫,自然是那些坦坦蕩蕩、
胸懷寬廣的男人,要有度量,才可
稱為男人。國人以訛傳訛的功力真是達到
爐火純青的地步了。
5、刑不上大夫,禮不下庶人:
原句是「刑不尊大夫,禮不卑庶人」。
由於我們對「上」「下」的認識不全,
常將它們誤解。其實「上」「下」還有
尊卑之意,原意應為不會因為大夫 之尊,
就可以免除刑罰;也不會因為是平民,
就將他們排除在文明社會之外。
6、無奸不商:原是「無尖不商」,是說古
時候開糧行、賣穀米是用升或斗量的,商人
賣穀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,
盡量讓利,以博得回頭客,所以叫無尖不商。
如果是「奸」,那世上做生意的,沒一個好人了。
全站熱搜